影乐坊特稿 最近登陆内( nèi)地院线的,有一部不能不( bù)提的经典电影。它诞生于( yú)2004年,直到现在依然声名显( xiǎn)赫、享誉国际。
影乐坊评分( fēn)8.5,烂番茄好评92%,曾斩获法国( guó)电影最高荣誉凯撒奖,入( rù)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jiǎng)。在众多音乐题材影片中( zhōng),如果非要挑一部,时光君( jūn)定会选它。
《放牛班的春天( tiān)》


影史经典
作为一部影史( shǐ)经典,《放牛班的春天》拥有( yǒu)实力强大的幕后班底。它( tā)的制片人,是已故法国纪( jì)录片大师 雅克·贝汉 。

他曾( céng)拍摄过《微观世界》《鸟的迁( qiān)徙》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还( hái)曾出演过《天堂电影院》和( hé)《半个男人》,拿过威尼斯影( yǐng)帝。今年4月22日,雅克·贝汉遗( yí)憾离世,享年80岁。
导演克里( lǐ)斯托夫·巴拉蒂 ,毕业于巴( bā)黎师范音乐学院。他曾是( shì)一位古典吉他手,获过多( duō)个国际音乐比赛奖项。这( zhè)部电影是导演的长片成( chéng)名作,他擅长运用音乐来( lái)叙事,把故事讲得灵动有( yǒu)趣。
男主角的扮演者叫 热( rè)拉尔·朱尼奥 ,他也是制片( piàn)人之一。为了影片的拍摄( shè),他抵押了自己的巴黎公( gōng)寓。上映后,影片问鼎法国( guó)年度票房冠军。他拿到了( le)500万欧元的片酬,成为当时( shí)法国片酬最高的男演员( yuán)。

影片的故事,就从他饰演( yǎn)的男主角马修讲起。马修( xiū)是一位落魄潦倒的音乐( lè)家。
人到中年,没老婆没孩( hái)子,工作也没啥成就。某天( tiān),他被分配去乡间寄宿学( xué)校,担任助理老师。

这所寄( jì)宿学校,非同寻常。 学生都( dōu)是野蛮生长的问题儿童( tóng),他们被大人扔在这里,无( wú)人问津。
在校长眼里,管控( kòng)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残( cán)暴教育。动不动就对孩子( zi)们体罚、骂脏话。

在这样的( de)高压环境下,孩子们挨饿( è),洗不上热水澡,都是司空( kōng)见惯的事。假若发生冲突( tū),他们还要被关禁闭,拒绝( jué)家长探访。
长期这样生活( huó),孩子们表面上顺从,内心( xīn)却很叛逆,对校长极为不( bù)屑。

马修来到学校后,很快( kuài)便认识到校长的暴力手( shǒu)段。他试图跟校长沟通,结( jié)果吃了闭门羹。孩子们也( yě)没把他当回事,嘲笑他是( shì)个秃头。上课第一天,马修( xiū)就碰了个钉子。
学生把他( tā)的公文包扔来扔去,全然( rán)没给他应有的尊重。校长( zhǎng)闻讯前来,马修却并没有( yǒu)告状,反而掩护学生,说课( kè)堂一切正常。

虽然孩子们( men)很难管教,但马修并没有( yǒu)放弃。他想到一个妙招。
孩( hái)子们虽然对学习不感冒( mào),却挺喜欢唱歌。 不如将计( jì)就计,组一个合唱团吧。

马( mǎ)修顶着校长的高压,成功( gōng)组建了合唱团。他把孩子( zi)们召集起来,一个个分配( pèi)唱低音、中音、高音。马修惊( jīng)讶地发现,孩子们在唱歌( gē)的时候,一点都不顽皮拙( zhuō)劣。
渐渐地,音乐成为了他( tā)们打开心灵的窗户。 而马( mǎ)修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 le)转变。

经典配乐
组建合唱( chàng)团,是影片起转折作用的( de)关键情节。
所以,音乐便成( chéng)了影片最重要的元素。

影( yǐng)片的音乐制作人布鲁诺( nuò)·古莱,曾三次荣获法国凯( kǎi)撒最佳电影音乐奖。由他( tā)操刀的弦乐编排,风格精( jīng)致细腻,在影片中大放异( yì)彩。影片一共出现了32段音( yīn)乐,其中有22段背景音乐和( hé)10段歌曲演唱。
影片以合唱( chàng)歌曲为框架,音画结合,共( gòng)同叙事,撑起了整个剧情( qíng)发展。 尤其是这两首合唱( chàng)歌曲,让时光君印象极为( wèi)深刻。 第一首叫《海面上的( de)清风》 (Caresse sur l'océan)。
这首歌跟角色莫安( ān)琦相关。在校长眼里,他是( shì)个刺头,三天两头就捣乱( luàn)。体罚、禁闭、打扫卫生,对他( tā)来说是家常便饭。就是这( zhè)样一个的“魔鬼少年”,却拥( yōng)有天籁般的歌声。

一次偶( ǒu)然机会,马修听到他偷偷( tōu)练唱的歌声,瞬间惊为天( tiān)人。为了激发他的歌唱潜( qián)能,马修专门写了这首《海( hǎi)上的清风》,让他练唱。这是( shì)首独唱与伴唱结合的曲( qū)子。开篇恬淡,中段悠扬,结( jié)尾明朗。在他的领唱中,孩( hái)子们天真可爱的本性映( yìng)入眼前。宛如一丝春风,吹( chuī)散了学校里乌烟瘴气的( de)高压氛围,洗涤了孩子们( men)的心灵。
第二首合唱歌曲( qū)叫《黑夜》(La Nuit)。 这首歌,依然由莫( mò)安琦领唱。在演唱之前,他( tā)因为无礼行为,被取消了( le)领唱资格。
只好站在角落( luò)里,落寞地看着其他人表( biǎo)演。然而,当所有成员都沉( chén)浸演唱时,马修却突然暂( zàn)停,伸手示意他来领唱。这( zhè)件事,让莫安琦得到了人( rén)生中少有的鼓舞和肯定( dìng)。他的歌声因此变得格外( wài)深情,令人动容。歌曲告诉( sù)观众,缺乏关爱的孩子们( men),最希望得到信任和关爱( ài)。这也道出了影片的中心( xīn)思想:音乐的感动力量,比( bǐ)高压管束更加深入人心( xīn)。

教育意义
看到这里,你会( huì)发现。无论是影片的音乐( lè)还是人物,都指向同一个( gè)主题—— 什么才是好教育?
影( yǐng)片用校长和马修两个人( rén)物,做出了两种教育理念( niàn)的对比。


第一种是强权高( gāo)压教育。 代表人物是校长( zhǎng),教育方式是贴标签,羞辱( rǔ)和打骂。尤其是面对莫安( ān)琦这样的敏感多疑学生( shēng),他更喜欢用体罚来粗暴( bào)对待。
结果呢?莫安琦在压( yā)抑后爆发,问题行为屡禁( jìn)不止。校长的教育方式治( zhì)标不治本,反而加重了孩( hái)子们互相诽谤的恶习。

第( dì)二种是人性化教育。 代表( biǎo)人物是马修,教育方式是( shì)在惩罚之外,还有耐心、鼓( gǔ)舞、关爱和启迪。他组建合( hé)唱团,是为了给孩子们信( xìn)心。
孩子们不是被遗弃的( de)垃圾,也不是家庭负担,更( gèng)不是永远都低人一等的( de)差生。他们是一个个天真( zhēn)烂漫的生命,每人都是潜( qián)力股。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 shàng),都会有迷茫犯错的时候( hòu)。马修允许学生犯错。但更( gèng)重要的是,犯错之后要教( jiào)会孩子们,如何改过自新( xīn),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 zi)汉。所以,他才会对学生说( shuō):“你违反纪律的把戏或许( xǔ)会令别人失望,但我不会( huì),从明天起你必须每天来( lái)参加合唱团。”马修的出现( xiàn),像一道光,照亮了这帮“差( chà)生”的前途。
从他身上,孩子( zi)们看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nuǎn)和真情。于是,孩子们逐渐( jiàn)告别了傲慢与无礼,学会( huì)了谅解和感恩。他们对未( wèi)来不再悲观,对自我不再( zài)消极,重新挺直脊梁站了( le)起来。

马修的教育理念是( shì),人格健全、自信快乐、奔赴( fù)梦想。虽然,他最终没能继( jì)续待在学校,但是他让60多( duō)名学生,重获新生。
多年过( guò)后,莫安琦成为了一名优( yōu)秀的指挥家。这种改变正( zhèng)是马修最好的教育果实( shí)。 他用音乐,改变了“坏孩子( zi)”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之( zhī)所以能留名影史,除了配( pèi)乐出色外,最关键的原因( yīn)就是它道出了教育真谛( dì)。 没有人,生来就注定走下( xià)坡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 tiē)标签,判定他们的一生。面( miàn)对角落里被遗忘的灵魂( hún),要多点温柔、善意、宽容和( hé)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 dé)被爱被期待。就像影片台( tái)词所说:“每个孩子都来自( zì)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 dōu)应该是被人间万分疼惜( xī)的珍宝。”

如果你身边的影( yǐng)院还开门,快去重温孩子( zi)们天籁般的歌声吧!
作者( zhě):Simon
编辑: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