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些讨论电影的朋友( yǒu)对话在评论里,有一些新( xīn)的看法。然后是因为我没( méi)有打高分,某些???在集体刷( shuā)无用,准备给我刷下去?
本( běn)片在电影外展示出来的( de)东西,可能比电影本身更( gèng)精彩吧。
再此感谢评论中( zhōng)一起讨论的朋友,不管是( shì)和我意见相同或者相左( zuǒ)的,至少我们是在讨论一( yī)部电影,可能没机会给更( gèng)多的朋友看到和讨论了( le),不管怎么样,谢谢大家。


问题反馈给影乐坊( bàn)了,不知道今天的影乐坊还( hái)能不能让正常的影评存( cún)在,还是说已经彻底变成( chéng)了流量的游乐场。
————————————————————
关于这( zhè)个电影作为电影的评价( jià)在短评里了,想写写另一( yī)些思考。
这个电影最有意( yì)思的地方是性别结构。 整( zhěng)个影片里,施暴者是女性( xìng),受害者是女性,除此之外( wài),女性基本缺席——母亲是女( nǚ)儿受到暴力对待的重要( yào)原因,甚至全片始终渲染( rǎn)的重要节点高考,母亲也( yě)是缺席的,审讯中的怀孕( yùn)的女警官始终无感情地( dì)站在女主角的对立面,甚( shèn)至让她和女主角对抗中( zhōng)让女主角莫名其妙地问( wèn)出“你愿意孩子出生在这( zhè)样的世界吗”这样的对白( bái),不管是女主角和母亲,男( nán)主角和母亲,施暴者和母( mǔ)亲,这些母亲和孩子是对( duì)立的,父亲都是缺席的——男( nán)主爸爸走了,女主爸爸从( cóng)没提及过,施暴者哭着求( qiú)女主原谅时的对白是“我( wǒ)爸爸一年没跟我说话了( le),我受不了了”。 而在对抗和( hé)处理校园暴力的过程中( zhōng),老师是男性,换了老师依( yī)旧是男性,考场外喊话的( de)都是男老师,考场里宣讲( jiǎng)规则的是男老师,校长的( de)是男的,负责审讯的同情( qíng)女主角的警官是男的,始( shǐ)终在监控后凝视和评价( jià)这一切的警官是男的最( zuì)后男警官说服女主角自( zì)首,男长官更加作为父亲( qīn)一般出来评价男警官不( bù)再仅仅是同情女主角地( dì)处理事情,让正义归位,评( píng)价他“你长大了”。 这些性别( bié)设置共同构成了这个片( piàn)子的性别语言,用没有明( míng)说的方式说出了讲故事( shì)的人的潜台词——这些校园( yuán)暴力真正的原因是父权( quán)规则的缺失和错位,漩涡( wō)中心的孩子看似在与大( dà)人的世界对抗,其实是在( zài)讲述一群在父位缺失的( de)“子”,父亲的缺位导致了这( zhè)些孩子的问题,而母亲不( bù)论是否在场,都是不起作( zuò)用的。 ——伴随着父位的归位( wèi)的叙事——一个不够男性化( huà)满怀同情的男警官,处理( lǐ)了问题却让女主角的境( jìng)遇更糟糕,女主角只能转( zhuǎn)向暴力——寻求男主角的暴( bào)力保护,男主角替补了父( fù)亲的身份角色,保护孩子( zi),从而使得孩子暂时逃过( guò)了来自女性的校园暴力( lì),最后在两个主角看似对( duì)抗大人,实则是对抗父权( quán)文化构成的大规则的时( shí)刻——也是不再女性化(情感( gǎn)化)的男警官出来完成了( le)“正义”的归位——这种归位是( shì)父权文化在孩子试图对( duì)抗和扰乱后的复位,一种( zhǒng)俄狄浦斯式的自我阉割( gē)。 这种隐性的性别结构也( yě)是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 huà)最根本的矛盾——西方最激( jī)动人心的文化总是颠覆( fù)(或者试图颠覆)父权结构( gòu)的,是孩子试图彻地地对( duì)抗大人,可以用美丽的死( sǐ)亡去抵抗的(邦尼与克莱( lái)德,末路狂花)。 而在我们的( de)叙事中,这种皈依最终带( dài)来了虚幻的美好的结局( jú)——男主角最终成长为父亲( qīn)式的角色,守护者曾经校( xiào)园暴力的受害者女主角( jiǎo)和又一个可能的孩子——父( fù)权的到位是消除孩子之( zhī)间暴击伤害的根本。 这种( zhǒng)隐性话语其实是让人不( bù)安的。